中文版 | 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品牌资讯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茹旭阳:麻醉监测——术中生命的隐形盾牌 来源:leyu乐鱼体育全站APP    发布时间:2025-10-13 08:41:09

  在现代手术治疗体系中,麻醉监测如同守护患者术中生命的隐形盾牌,为手术安全筑起不可或缺的防线。从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到高级功能监测,从数据采集到风险预警,麻醉监测技术凭借全面、精准、实时的特性,帮助麻醉医师及时掌握患者身体状态,有效应对术中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1.心电监测:心脏节律的实时捕捉:心电图(ECG)监测是麻醉监测的基础项目之一。通过电极片与患者皮肤连接,将心脏的电活动转化为可视化波形,麻醉医师能够实时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无论是术中出现的窦性心动过速、早搏,还是严重的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情况,心电监测都能第一时间发现。例如,心脏手术中因操作刺激引发的心律失常,心电监测可及时反馈异常,为麻醉医师调整麻醉深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争取宝贵时间,避免因心脏节律紊乱危及患者生命。

  2.血压监测:循环状态的关键指标:血压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外周血管阻力和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综合情况。无创血压监测通过袖带周期性充气和放气,测量动脉压力变化;而有创血压监测则需将导管直接置入动脉内,能更精准、连续地获取动脉血压数值。手术中,失血、物对血管的扩张作用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麻醉医师依据血压变化,判断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及时采取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3.呼吸监测:气体交换的安全保障:呼吸监测最重要的包含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血氧饱和度(SpO₂)通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监测,能快速反映患者氧合状态。若发生通气不足、气道梗阻等情况,SpO₂数值会迅速下降,提醒麻醉医师立即处理。同时,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₂)监测可反映肺通气功能和循环状态,帮助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位、有无呼吸抑制等问题,是保障患者呼吸安全的重要手段。

  1.脑功能监测:大脑状态的精准评估: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通过一系列分析脑电图信号,量化麻醉深度,为麻醉医师调整药物剂量提供相关依据。BIS数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低表示麻醉深度越深。在手术中,维持合适的BIS值,既能避免麻醉过浅导致患者术中知晓,又能防止麻醉过深影响术后恢复。此外,脑电图(EEG)监测还可用于监测癫痫患者术中脑电活动,以及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估脑功能状态,保障手术安全。

  2.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系统的全面剖析:对于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等复杂手术,仅靠基础血压监测难以全面评估循环状态。此时,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如肺动脉导管监测、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等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可提供心输出量、心脏前负荷、后负荷等关键参数,帮助麻醉医师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功能和容量状态,指导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3.体温监测:防止术中低体温的“警报器”:手术过程中,患者因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暴露时间长、输注未加温液体等因素,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会增加伤口感染风险、影响凝血功能、延长麻醉恢复时间。体温监测通过放置在鼻咽、食管、直肠等部位的温度探头,实时测量核心体温。一经发现体温下降,麻醉医师可及时采取加温毯、输注加温液体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

  1.多参数集成与智能预警:现代麻醉监测系统可将多种监测参数集成于同一界面,通过智能化算法对数据来进行分析处理。当某项指标超出预设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警报,提醒麻醉医师关注潜在风险。同时,系统还能生成趋势图,直观展示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帮助麻醉医师预测病情发展,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2.远程监测与多学科协作: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麻醉监测成为可能。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上级医院的麻醉专家可利用互联网实时查看患者的麻醉监测数据,进行远程指导。此外,麻醉监测数据还能与手术团队、重症监护团队共享,实现多学科协作,共同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麻醉监测贯穿手术全程,从基础的生命体征观察到高级的功能评估,从传统的人工监测到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它如同隐形盾牌,默默守护着患者的术中生命安全,为手术的成功实施和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坚实保障。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麻醉监测将更精准、智能,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医疗安全保障。(鄢陵县中医院 手术室 茹旭阳)


关 注 我 们
电话:‍‍0755-81795188‍‍
邮箱:sales@taijia.com
办公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黄峰岭工业大道艾美特科技园4楼/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