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监护
发表日期:2025-08-28 02:54:26 来源:leyu乐鱼体育全站APP
1903年,Einthoven成功地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了第一份真实意义上的心电图,并将各波命名为P、Q、R、S、T、U波 B: 将一个涂银的水晶纤维丝悬挂在磁体的南北极。在光源的照耀下得到纤维的影子,再经由显微镜传导,并记录在移动的照相底片上。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振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次序传导,最终振奋心室 心脏周期内跨膜电位的差异 → 体表特定部位间的电位差 → 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遭到电化学电位、温度、肾上腺素能状况、心肌血供、心肌肥壮、瘢痕构成等许多部分要素的影响 关于其来源的三种常见理论:(1)浦肯野纤维的推迟复极化,(2) 心肌中“M细胞”(具有延伸动作电位的特别心肌中细胞)的延伸复极化,(3) 由心室壁机械力引起的后电位 功率谱来自于傅里叶转化,波谱再现了QRS波加工处理和增幅过程中需求去除的首要搅扰源 低频噪声(如呼吸所造成的)可引起心电图基线Hz低频滤波曾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心电图监护,其可以大大削减低频搅扰引起的基线漂移,但可以导致心脏复极的图形显着失真(即伪差性ST段偏移) 大多数监护仪可检查心电图改变趋势线 → 快速检测到ST段方位误差 → 检测心肌缺血 导联摆放方法与心脏解剖亲近结合:从左上基底部至右下方向,接连显现心脏的电激动波形,便于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来源定位 体现:基线显着不规则,类似于心室颤动,频率为1~4Hz,峰值起伏可达5mV 确诊心肌缺血 特异度:84-100%;敏感度:12%-66%其他心肌缺血的征象: 第一个QRS-T归纳波中,ST段在舒张期(TQ间期)违背相对负性、部分去极化的缺血区域 → TQ压低。传统的交流电心电图代偿基线的漂移,导致显着的ST段举高B:损害的缩短期电流 缺血带缩短期相对为正性,由于细胞复极化较早,且其动作电位的振幅和上升支速率可能会下降。损害电流的向量会朝向电正性区域 → ST段举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 ST段向量朝向受损心室和心室腔的内层 → ST段压低 London等人依据在25个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检测到的51例缺血产生得到的每个导联在检测缺血方面的敏感性 Landesberg等人选用更特异的缺血规范(产生时刻10min)对血管手术患者进行了72h的监测 窦性P波在II导联必定是正向的,且因P波电轴和其最接近,II导联P波振幅必定最高 R波,特别是II导联(RII),在正压机械通气过程中体现出随呼吸振幅产生显着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