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 页 关于我们 品牌资讯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资讯
13080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之争背后怎么样才能做好患者的血压管理
发表日期:2025-08-28 02:53:10   来源:leyu乐鱼体育全站APP

  通过微创介入办法来进行的肾脏去交感神经术应运而生,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肾脏去交感神经术治疗可在36个月后仍然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公布消息称,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做调整。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而在此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权威指南——《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11月13日正式颁布。新指南最大的亮点就是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 mmHg。从而,引发了高血压诊断标准之争。

  1977年,国际上最先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

  到1997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极高,因此,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首次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逐步降低到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但考虑到高血压患者会大幅度的增加,并带来相应的医疗支出和经济负担,欧洲指南2018版、2020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和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成人高血压药物医治指南”,以及除美国外的各国高血压指南,均维持140/90mmHg的诊断标准。

  随着我国多项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研究者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人群占比达23.2%,预计总人数近2.43亿,这些人群在15年间有65%进展为血压≥140/90 mmHg[3,4],基于这些证据,新指南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但在这部分人群中尚无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证明药物治疗可带来的明显临床收益。

  因此,高血压收缩压诊断标准是≥130 mmHg,还是≥140 mmHg,始终是临床研究高度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更多国内人群的研究数据加以支撑。

  高血压是导致人群死亡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若血压未控制,患者10年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且血压越高进展越快,所有动脉覆盖的脏器都会受一定的影响,而最常见的莫过于心脏、肾脏及颅内血管受损,通常会导致“大心、小肾、脑中风”。

  成年人在进行血压测量时,采用目前市场上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即可。

  1、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5分钟,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

  2、选择合适的袖带进行血压测量,上臂围42 cm者可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

  3、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不要挽袖子),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3 cm。

  4、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次与第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

  5、推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获得3次血压读数,取3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在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过程中,医院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都可当作高血压诊断和管理中有效的测量方式。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如有条件优先选择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

  5、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这是医生为您诊断和调整降压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① 对于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的患者,如果经专业医师评估后只有2个以下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

  ② 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或经专业医师评估后认为患者伴靶器官损害、或有≥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建议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新版指南所确定的新标准更多的是针对临界高血压人群,其最大的目的是提高这类人群对健康情况的重视度。诊断为高血压并不代表马上要吃药治疗了,在无另外的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血压位于临界值的病人通常只一定要通过日常方式的调整,比如戒烟戒酒、适当运动等来改善身体状况。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目前临床上降压药物的种类较多,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降压药物是通过不同途径达到舒张血管、减少血容量,最终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很多人担心吃了高血压药,肝脏肾脏会受一定的影响,其实大可不必,常规体检项目就包含了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可以清晰看到药物是否对其带来影响。而经过数十年全球人群大量药物应用后观察发现,严重副作用极为罕见。

  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收缩压每降低 5mmHg,脑梗死、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将下降10%,控制血压具有巨大的获益。

  但也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降压药物也可能会引起低血压、晕厥、电解质异常及急性肾损伤或衰竭等不良事件,因此,降压方案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调整。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不在于它引起的症状,而是不知不觉中对身体心、脑、肾等器官的慢性损害,这些损害日渐严重时,会发生各种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甚至危及到生命的并发症。

  95%以上的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只能被控制,不能被治愈,大多数人需终生服药。

  血压在服药后的“正常”,只是在药物作用下的一种状态,药物作用时间有限,一旦停药,药物经过代谢,药效会逐渐消失,血压也会再次升高。

  所以即使暂时控制了血压,也不可擅自停药。假如慢慢的出现低血压,或者血压始终在正常范围内,能咨询专科医生,在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和药物剂量。

  目前,高血压目前的控制率不足20%。这其中除了高血压的知晓率低以外,也有药物使用和患者依从性的问题。

  在过去近20年内,通过微创介入办法来进行的肾脏去交感神经术应运而生,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肾脏去交感神经术治疗可在36个月后仍然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对于难治性高血压、不能耐受降压药物医治、临床特征符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高血压患者,肾脏去交感神经术可当作一种降低血压的策略。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Vol. 50, No. 11.

上一条:高血压是啥都不懂还怎么劝父母吃药?高血压50问来啦!
下一条:离别袖带!柔性电子贴片实时追寻血压运动动摇秒捕捉

关 注 我 们
电话:‍‍0755-81795188‍‍
邮箱:sales@taijia.com
办公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黄峰岭工业大道艾美特科技园4楼/7楼